沈澤民,原名沈德濟,是茅盾的胞弟,1900年6月23日出生于烏鎮(zhèn)。與茅盾一樣,他的小學也是在立志小學讀的,中學則是在省立第三中學(湖州中學)讀的。他的數理化成績很好,中學畢業(yè)后,根據自己的特長和父親的意愿,他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但也許是受哥哥的影響,沈澤民后來還是從事文學和新聞活動。
1919年,沈澤民受到“五四”新思潮影響,在南京參加了進步學生組織的集會和宣傳洱劫。同年寒假,在家鄉(xiāng)與胞兄茅盾、表哥盧奉璋、同鄉(xiāng)曹辛漢等組織“桐鄉(xiāng)青年社”,出版《新鄉(xiāng)人》雜志,宣傳新文學,提倡白話文。11月,中國少年學會在南京成立,沈澤民是骨干之一,并一度擔任《少年中國》、《少年世界》的編輯工作。他還與同學張聞天一起擔任《南京學生聯合會月刊》的撰稿人,利用這些陣地,著文抨擊軍閥統(tǒng)治,揭露社會黑暗,宣傳革命思想。還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學生雜志》、《婦女雜志》、《小說月報》等刊物上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社會革命和婦女問題的文章和譯文。
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書籍多為日文,為了更好地學習馬克思主義,他與張聞天東渡日本進修日語。半年后回國,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由茅盾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職業(yè)革命道路。他曾在黨創(chuàng)辦的平民女校教英文;在安徽省立五中任教時與進步師生組織“蕪湖學社”,創(chuàng)辦《蕪湖》雜志;還在上虞春暉中學從事革命活動半年。
1924年1月,中共上海地方兼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改組,沈澤民當選為執(zhí)行委員。他與早期共產黨人惲代英、蕭楚女等發(fā)起“革命文學”運動,發(fā)表了《我們需要怎樣的文藝》、《文學革命與革命文學》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學主張。
1925年秋,他與張琴秋結婚。張琴秋是他嫂子孔德沚的小學同學,又是瞿秋白夫人楊之華的大學同學。不久,兩人先后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1930年4月,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他們與王稼祥、楊尚昆、張聞天、伍修權等陸續(xù)回國。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沈澤民被選為中央委員,并任宣傳部長。3月,受黨派遣,與夫人進入鄂豫皖蘇區(qū),5月,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沈澤民任委員,并兼任鄂豫皖省委書記。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沈澤民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
1932年6月,國民黨糾集26個師和5個旅的兵力,對鄂豫皖蘇區(qū)發(fā)動第四次反革命“圍剿”。1932年10月10日,分局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紅軍行動去向。一種意見認為,紅軍應跳出根據地;沈澤民則認為不應脫離根據地。討論結果是兩種方案都采納:方面軍總部率領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師和少共國際團跳出根據地,暫到平漢路以西活動;沈澤民帶領七十四、七十五兩師堅持根據地斗爭。
在鄂豫皖根據地的“肅反”中,沈澤民保護了徐海東等一大批優(yōu)秀紅軍干部。后來,他任分局書記,與徐海東、吳煥先等重新組建了紅二十五軍。
1933年,由于斗爭環(huán)境惡劣,沈澤民染上了惡性瘧疾,根據地缺醫(yī)少藥,他無法得到很好的醫(yī)治。11月病情加重。20日,沈澤民在湖北黃安(紅安)逝世。逝世前,沈澤民自知不治,在一件襯衫上寫了向黨中央的匯報,要成仿吾帶往上海。報告未寫完,他就昏迷了。這件襯衫——沈澤民的重要遺物,成仿吾經多方輾轉,終于交給了黨中央。
沈澤民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位重要領導干部,為了紀念他為中國革命和新文學事業(yè)所作出的貢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第四十八次會議決定,將“蘇維埃大學”改名為“國立沈澤民蘇維埃大學”。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一所大學,并冠以“國立”字樣,如此殊榮,故鄉(xiāng)能不驕傲萬分!
全國解放后,沈澤民的遺體遷葬于紅安烈士公墓,董必武同志題寫了墓碑。
兄弟雙雙成長為建立新中國的重要參與者和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干部,這在烏鎮(zhèn)的歷史上亦是絕無僅有的。
關鍵字: